起源出处
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《中医诊断学》一书,“祝由“一词语出《黄帝内经 · 移精变气论》,“黄帝问曰:余闻古之治疗, 惟移精变气, 可祝由而已……”。
“祝由”二字,医书中最早见于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、成书于战国时期、记录了黄帝与岐伯对话的《素问》,谓上古之人治病,只要移易精神、变换气质,请人施展祝由之术,即可成功。按现代医学观点看待,属于心理学中心理暗示、催眠部分。
祝,是指“恭恭敬敬讲解说道”;
由,是指疾病产生的缘由或者来由;
合起来就是恭敬地运用祝由之法查明病人的病因。
“祝由疗法”在中国起源甚早,先秦时期就已很普遍,并在民间一直流行、延续数千年。
”祝由科”自元代起列入太医院十三科。
方式及文物例证
关于祝由科,现出土的文物最早的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,其展现了药品和方术两种治疗方法,证实“祝由”除运用语言手段“祝”祈禳时,还伴随一些其它方法,如讳秘字、唾、喷、禹步、呼气等。
后又见于清代道光年间四川全真道中心青城山的“空青洞天藏版” 《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》。
建国后,由中国道教协会据1914年的石印行本印制了一批供各观内流通的《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》,并在1990年将其收入《藏外道书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