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于开始修行打坐三月后证得三摩地 samadhi ,当时为灵证,又四月后,得亲证。
初次感受是万籁寂空,意识清晰,五感敏锐,心怀喜悦童真,仿若新生,对普通的一切事物又好奇起来,仿佛重新认识一般,脑子有迟钝感。证得时为灵魂暗夜小我意识消亡之后。最初持续时间为2-3小时。
后感觉与万物合一,身体仿若成为碎片散落在宇宙的每个角落,一切都是我,无所不能,自己就是整个宇宙,胸中广阔,包纳万物。
(以下是科普)
什么是三摩地?
三摩地(梵文:समाधि,Samādhi),又可译为“三昧”、“三摩提”。
意思为等持(《翻譯名義集》)、正定(《大乘意章》)、正心行处(《大智度论》)、调直定(《摩訶止觀》)、定(《长阿含·游行经》)。
是印度教、耆那教、佛教、锡克教和瑜伽流派中的一種冥想意识状态。最早出自婆罗门教《奥义书》中,亦为传统瑜伽修行方式之一,在《瑜伽经》八支瑜伽中为第八支。天台宗有“三昧修行法”,为止观法门外另一重要的修行法。
三摩地,专注于所缘境,而进入“心一境性”(玄奘译《阿昆达磨俱舍论》卷4:“三摩地,调心一境性。“)、不散乱而平等的状态(《阿昆达磨顺正理论》卷10,《杂阿含经》七八四),“皆可称为三摩地”(《瑜伽師地論》)。
证三摩地的目的
佛教通过修“禅定”、“四禅八定”来修正定,主张摒除乱想,心境安寂,“依定发慧”。但如星云大师在其所著《金玉满堂》法相章第十五课中提到的,佛教重在智慧的修养,而外道偏重贪着定静求神通法,这是不同之处。